阅读历史 |

一骑当千外传:魏文帝的霸业(30)(3 / 5)

加入书签

的啦!」「那我因为这样而随便杀人也没有关係囉?」曹cao大声的说道。「孟…孟德?!」本来夏侯惇是想用比较轻鬆的语气,来让曹cao的情绪缓和下来,结果却弄巧成拙了。两人在沉默了一会儿后,曹cao说道:「你走吧!否则的话……难保哪天我不会对你出手」「孟德……」「你快走啊!是没有听到我说的话吗?」曹cao用力的捏碎了石块,他现在的力量已经非比寻常,如果不小心失控的话,真的就会发生随机杀人事件。然而,夏侯惇虽然感到很震惊,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盘腿坐了下来。「孟德,你曾在这裡说过,只要有我的协助,就能顺利取得天下!」这时夏侯惇躺了下来,并接着说道:「其实啊!我也很期待……能够和你一起打天下!」「阿惇……」「而且……就算哪天真的被你杀了!感觉也不坏!」虽然夏侯惇嘴巴上说的轻鬆,但是要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同时也代表着他绝对信任着曹cao,不光是君臣间的忠义,更多的是两人的友情!对于夏侯惇的心意,曹cao很是感激,只是目前的情况真的非常危险,已经到了不得不限制住曹cao个人行动的时候。另一方面,许昌与成都的战争爆发了!许昌兵分三路进攻,第一路由「三柱神」率领,负责对付在山上修行的关羽;第二路由夏侯渊率领,负责攻打成都学园,以及寻找龙玉;第三路由曹仁率领,负责攻打长坂寺,以及寻找龙玉、百辟刀。在原作中,关羽之所以会上山,为的是寻找失踪的百辟刀,而在本故事裡,关羽名义上是去修行,但实际上是诸葛亮为了分散许昌的兵力,而让关羽作为诱饵。虽然这一点荀攸也早就料到,但关羽毕竟是一个强敌,所以还是要派人去牵制住她。一开始,关羽便展现她超强的实力,在短时间内,便独自打倒了50名敌人。这让许昌的秦琪吓了一大跳,除了他以外还有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等五人小队,而这些人正是演义中,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时打倒的一群废物。原本秦琪还想要再逞强一下,但是关羽没有跟他废话太多,一记回旋踢便踢晕了他。在做完暖身运动后,许昌的「三柱神」便现身了,他们分别为徐晃、张郃、乐进。

徐晃是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曾经多次建功,据说使用一把大斧为武器。在樊城之战时,以声东击西的战术,击退了围城部队,并解救了樊城之危,因为在此役中治军严整井然有序,而被曹cao称讚有「周亚夫之风」。而在一骑裡,徐晃为三柱神之一,是一名武功高强的僧侣,擅长使用锡杖为武器,为人光明正大,注重名誉。张郃是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追随袁绍,在官渡之战时改投曹cao。之后,张郃多次建功,在街亭之战时,张郃包围马谡于高山上,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后发起进攻,大败马谡。而在一骑裡,张郃为三柱神之一,是一名武功高强的僧侣,但是跟徐晃不同,张郃为人贪婪好色,令其它人非常讨厌。乐进是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在曹cao早期就加入曹军。乐进擅长冲锋陷阵,经常立下战功,曾与张辽、李典一同在合肥之战大破孙权军。而在一骑裡,乐进为三柱神之一,同时也是唯一的女性,但是跟徐晃、张郃不同,乐进很少出手,武功似乎也不是很强的样子。不过,乐进擅长一种叫「法力传心来」的读心术,透过接吻来窥视他人的想法,甚至连对方前世的记忆都能看到,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看到对方来者不善,关羽提高了警觉。这时徐晃走上前来,并自报名号:「我是许昌学院的三年级斗士,徐晃公明,关羽啊!能否赏脸过个几招呢?」「嗯?」「喂喂!徐晃,难道你打算自已上吗?」张郃说道。「没错!张郃、乐进,你们都不要出手!我要跟她单挑」这时关羽问道:「你说你叫徐晃是吧?为什麽你要执着于跟我战斗呢?」「那是因为我有绝对要跟妳分出胜负的理由,也是为了将1800年前末完成的战斗做个了断!」听到徐晃这麽说,关羽便摆好架式,并说道:「那好吧!既然你堂堂正正的向我提出挑战,那我只好回应你的期待了!」「能听到妳这麽说,真是令人高兴!那麽……关羽,来一决胜负吧!」两人话一说完,战斗便一触即发---正当关羽在跟徐晃打得激烈的时候,此时的张飞正在学校裡保护着刘备,不管是上课、吃饭、体育课,甚至是上厕所都紧跟在后。这让刘备感到很厌烦,而张飞也感到很无奈,虽然她也想出去跟敌人战斗,但是保护刘备才是最重要的事,这让她不得不寸步不离的待在刘备的身边。镜头回到关羽那裡,只见两人打得十分激烈,由于徐晃对打倒关羽一事异常执着,所以战斗起来勇勐过人。「在一千八百年的樊城之战上,徐晃曾跟关羽战斗过,只是关羽因为手臂的旧伤复发,所以趁机逃走,如果当时徐晃有成功斩杀关羽的话,那麽他就会被称为天下无双的武将!」徐晃一边说,一边朝着关羽发动勐攻,关羽挥舞着青龙偃月刀,一刀将徐晃的锡杖,从前端的中间砍断。虽然锡杖受到破坏,但是徐晃的攻势并没有停止,反而越战越勇。看到这个情形,张郃有些小惊讶,说道:「喂!是我的错觉吗?徐晃那傢伙好像完全压制住关羽了!难道说关羽有放水?」「不…不是那样的!」乐进说道:「关羽并没有放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