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丫鬟后我躺平了 第114(2 / 2)
馄饨大小得一样,形状得好看,就算在街边卖,也得和五文钱的不一样才能卖上高价。不然这三文钱怎么来的。刘大嫂自然说好,“成,这都好说。”去街头卖馄饨,得有推车,锅是一口特别深的铁锅,姜棠找铁匠铺子打的,光这锅就二两银子。一百斤的面,六文钱一斤,总共六钱银子。每天的猪肉鱼肉各十五斤,两种馅儿,香蕈猪肉和酸菜鱼肉的,混着菜一斤肉能包六七十个馄饨。猪肉馅儿的馄饨十文钱一碗,鱼肉的八文。汤并非盐巴紫菜调的热汤,而是熬的骨汤和鱼头汤。馄饨摊子的小料就有好几种,油辣子、香醋、糖醋蒜、麻酱……刘大嫂偷偷跟婆婆嘀咕,“姜妹子是哪儿的人呀,吃东西可真讲究。”刘大娘道:“净胡说八道,不该打听的别打听,好好干。”“哎,娘,我知道,就和你说道说道。”刘大嫂讪讪道,“和外人我肯定不说。”刘大娘:“你不说,可孩子呢,他们小不懂事你大人也不懂事?”这回刘大嫂什么都不说了。东西置办的极快,卖了推车了锅灶,姜棠带着刘大嫂去订肉和菜。香蕈是干,从杂货铺订,肉和菜都是熟悉的摊贩那儿,价钱实惠还新鲜,等以后要的多了会管送。别看刘大嫂比姜棠大二十岁,但买东西都是跟姜棠后面。肉都是一斤两斤的买,家里吃面是玉米面和白面混着吃,姜棠看着会讲价,游刃有余。等买好了东西,姜棠提了小半,刘大嫂提了大半。摊子就摆在隔壁两条街那儿,姜棠交了半两银子的摊位费,早中晚都能去。置办这些东西姜棠就花了三两多银子。头两天,姜棠打算跟着刘大嫂去。摆摊做生意的事她没做过,但凡事都有 独自生活的第五天行人来来往往, 行色匆匆。有人会在小吃摊前驻足一会儿,走的时候拿一个油纸包的包子,或是在摊铺上买块儿饼, 一边走一边吃。这会儿天还没亮透,街上人就不少了。盛京除了本地人, 还有外地来的商人、工人,而且属这些人居多。盛京繁华, 来这儿做事赚的钱多,但远走意味着漂泊,离父母妻儿极远, 早中晚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几个男人合伙租个院子,但就是个落脚的地方。男人嫌做饭麻烦, 就在外面对付一顿,随便吃点包子、烧饼、面汤……早饭就吃过了。姜棠一到这里就在永宁侯府,见的都是世家娘子夫人吃茶赴宴。早起慢悠悠地收拾, 梳妆打扮, 去正院请安问好,当然陆锦瑶因为有身孕不必请安, 但姜棠在正院那段日子, 见韩氏三人日日过来。赴宴、看账本、打理府中内务……姜棠有时甚至以为,那才是盛京人生活的常态。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生活才是常态。盛京为官者并不多,多的是捕快羽林军,各种领着皇家饭但并不多的人。紧赶着干活, 怕耽误时间。在摊位面前跺着脚, 时不时搓下手, 等包子拿好, 立马付钱走人。街上最便宜的是素包子,白菜馅儿的,一文钱两个。肉包子一文钱一个,煮鸡蛋也是一文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