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8章(1 / 2)

加入书签

308:离婚是不行的(1更)

小吃店关门,大不了再重新开一家。

如果在安庆县的生意不好,那就去奉贤市,或者直接去省城商都,商都的消费市场更大,生意做得好只会更赚钱。

离婚是不行的。

儘管知道关店和父母吵架的原因,夏子毓也很想学夏晓兰,很想和没有见识的夏家人脱离关係,但她却不能这样做。在84年,离婚是个很难听的名声,夏晓兰是破罐子破摔,夏子毓却要顾忌着王建华的看法。

王建华不介意她父母离婚,王广平和冉淑玉呢?

冉淑玉且不说,王广平一开始对她极为冷淡,后来稍微转变了下态度,夏子毓也不能再去挑战王广平的容忍力。夫妻就得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这是老一代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当然也有许多夫妻受不了被另一半拖累,大难来时各自飞……既然冉淑玉都能陪王广平吃苦,王家人赞同的肯定是同甘共苦。再吵再闹的夫妻都能把日子过下去,你夏子毓的父母为啥就要离婚?

单亲家庭,在后世相亲可能别人都要多考虑几分,何况是80年代。

能不介意的是极少数,夏子毓一点都不想去赌。

离了婚,单靠她妈张翠,能把生意撑起来吗?虽然有舅舅张满福帮忙,到底也不是啥聪明人。夏子毓知道父母会心疼弟弟夏俊宝,但比起外人,她也只能选择相信父母。

亲爹妈肯定有各种毛病,外人就没毛病了?

赚一万,他们有自己的私心,起码要给她留五千吧,别人可不一定。

夏长征和张翠闹得很僵,夏子毓着急,就这状态,连自己家的日子都过不好,还咋给别人添堵?难道就让夏晓兰顺顺利利考上大学?!

夏子毓这次没有发电报,她写了一封长信,声情并茂的回忆了一家人走到今天有多么不容易,要瞒着其他人在县城做生意,如何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她考上了大学,将来弟弟夏俊宝也会上大学当城里人,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别说夏家其他人,就是数遍整个村上、乡上,谁家日子能比得上他们一家四口?

这种时候,别人就是眼馋嫉妒都来不及,偏偏自己家人还要不珍惜,还要闹家庭矛盾,让别人看笑话。

夏子毓忆往昔的艰辛,又展望了未来的美好。

末了在信尾说,如果父母离婚,她一个都不选,也不会再回到老家,让他们就当没有这个女儿!

夏子毓的信是大棒加甜枣,特别是最后一点,让夏长征和张翠就当没她这个女儿……那咋行呢,夏子毓为他们挣了多少荣耀?就因为夏子毓考上大学,夏长征两口子走出去都被人高看一眼。

没有夏子毓,以后谁带着他们脱离农村变城里人?

夏子毓的信,总算让夏长征和张翠能坐在一起冷静说话。这俩月,夏家和张家相互打砸,夏长征和张翠是有真火的。特别是张翠,她有做小吃的手艺,想来想去根本不怕离婚……夏子毓信里说的话正中张翠下怀,了不起她不要县一中门口的店,到其他地方再开一间小吃店,她搞这行当已经有了经验,张满福和江莲香也能帮忙,她指望夏长征干啥!

张翠离婚的心,更胜夏长征。

夏长征是被家里人撺掇着,有点骑虎难下。

让他没了张翠,自己去开家小吃店的话,夏长征没那手艺。

夏红兵和王金桂两口子也不敢瞎哔哔了,两人跑去“张记”试过,夏红兵光有力气,揉面的手艺没有,王金桂做的东西难吃的要命——王金桂在夏家也经常做饭,但农村人讲究的是实惠,能吃饱肚子就不错,还图啥味道?王金桂此前也没有钻研手艺的心思,夏家穷的底翻天,红薯收了吃红薯,苞谷面蒸的窝窝头就是好东西,一年到尾都见不到两次油荤,啥羊肉烩面,啥胡辣汤,肉包子的馅儿咋调和,王金桂连见都没见过。

张翠那手艺,是夏子毓指点的。

张翠又自己练了三四年,才有今天的功夫,王金桂就算把店面抢走,生意也搞不起来。

先动手的是夏家,到后头,张家的气焰高。

接到夏子毓的信,夏长征自己都松了口气,再闹下去两口子就真崩了,张翠都把夏俊宝带回了娘家,离婚了他就是老婆儿子都没有的男人……夏大军就是前车之鉴。

再娶个老婆?

那也要有钱啊,大钱都握在张翠手里!

再娶个老婆生儿子,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夏长征心里明白,夏子毓和亲妈相处的时间比他这个亲爹多,真要到了那一天,夏子毓肯定是隻管张翠。就像夏晓兰,那也不也是跟着刘芬走吗?

夏长征赌不起,有了夏子毓的信,他就有了台阶下。

夏老太就学不会服软,非要把张翠给治的服服帖帖,张家人给张翠撑着腰……夏长征垂头丧气的对夏老太说:

“子毓说有离婚的父母太丢人,她再也不回老家了,妈,您说这婚能离吗?三弟两口子不是没去开过店,那生意离开张翠就是不行,您要是想叫她低头认错,那就是逼我像二弟一样,我干脆也离家出走,丢不起离婚的人!”

过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