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77:不能随便被轻慢(1更)(1 / 2)

加入书签

于奶奶是个精细人。

这种人可能落魄,但有些习惯是深入到骨子里的。

比如带着夏晓兰去买煤炭,一老一少的都是女的,黑乎乎的煤炭怎么拿回来?干脆就花点小钱请人给运回来呗,于奶奶说起这些事特别自然。

煤炭当然是整块的煤石好,但这种原炭价钱高,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过多,仅仅是做饭的话太浪费,好些人家也舍不得。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把整块的煤打碎成碳粉,掺着一定比例的黄泥压成煤饼子,也能取暖做饭!

煤饼子中间弄些孔洞助燃,就是‘蜂窝煤’。

于奶奶没钱的时候能吃糠咽菜,手里一宽裕,她也是很大方的。

她要不闹着来京城,夏晓兰不会多买一张机票,于奶奶说什么也把几百斤的煤炭钱给了,老太太买的还是整块的煤石。

“掺泥的不要,地暖都好多年没用了,得把青砖全部烧透烧暖和,一分钱一分货。”

这就是消费观的不同。

换了刘芬和李凤梅,肯定是买便宜的,于奶奶是在自己能承担的范围内,尽可能挑最好的。

那以前还是烧木炭呢,最好的木炭烟雾很少,现在工业发达了,煤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下午,老中青三个女同志,都忙着收拾屋子。

房子多了烟火气息,做一顿饭吃,就有了家的感觉。

地上有了暖意,屋子里都挺暖和,汤宏恩让小车来接夏晓兰和刘芬,三人都还舍不得出门。

司机就是小王,夏晓兰的老熟人。

瞧见一个老太太挤上车,小王还挺迟疑。

“王哥,这是我奶奶,她和我们一起去。”

小王赶紧叫了声“夏奶奶”,于奶奶也没解释,淡淡纠正小王:“我姓于。”

小王一下子把背挺直了。

这老太太特别有范儿,不像个简单人物,更不是那种农村老太太了。

夏晓兰知道小王疑惑着呢,她也不好解释,就让小王误会呗。

起码于奶奶还担心她妈,跟来京城瞧瞧咋回事。真换了夏老太,自然是刘芬和夏晓兰越倒霉,夏老太就越幸灾乐祸。夏晓兰已经很久没想起来夏家那群人了,她真的不够善良,做不到以德报怨,夏家人过得不好,夏晓兰就舒心了。

三人被小王载着,一路往鹏城驻京办而去。

这里算是汤宏恩的一亩三分地,季家要和解,肯定得主动到汤宏恩的地盘来。

一个大房间早就清了场,汤宏恩一见多出个于奶奶,也是一怔。

“老人家,您是不是姓于?”

于奶奶点点头,“没想到汤市长还记得老婆子,就是我。”

怎么不记得?

汤宏恩都是后来被下放的,当年最先倒霉的其实就是于奶奶这样的,扣上了“资本主义”的帽子,游街示众。

于家以前是豫南的大户,鼎盛时期商都有一小半的地皮都是于家的。

公私合营后,于家的产业都捐献给了国家,手里还有一些财物,包括古董和珠宝黄金吧,当然还有房产。这些东西,后来可害惨了于家,于奶奶的老伴儿没熬过去,于奶奶倒是挺下来了,汤宏恩对她印象很深刻。

“您身体还硬朗呢?”

“暂时死不了,现在这日子越来越好,我可舍不得死!”

于奶奶的话让汤宏恩不由笑了,都是从那段时期熬过来的人,于奶奶这是想的通,受苦时候都撑过了,凭啥要在好日子来的时候去死?

“您说的对!”

原来,夏晓兰和刘芬在商都租的房子,就是于奶奶家的。

老太太跟着跑来这种场合,汤宏恩也不反感。像于奶奶这样的人,愿意“多管閒事”,那是刘芬和夏晓兰的福气,老太太把这母女俩惦记着,生怕她俩吃亏。

汤宏恩十分自责:

“刘芬同志,我的家务事把你扯进来了,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刘芬也是来之前才知道原因,她惶恐不安,却又有一丝异样。

别说只是嘴里侮辱她两句,以前夏家人欺负她可一点没手软,夏老太的辱骂,妯娌的挤兑,夏大军喝醉酒的拳头……这些事,可没有人向她道歉过。

除了夏晓兰和刘勇替她出头,外面没有干係的人,也没有站出来说过公道话。

好像她就活该忍受夏家人的欺负。

现在就因为别人侮辱她,汤宏恩一个大领导,还郑重其事的把她从商都请来,让别人当面道歉——刘芬没有小姑娘那种想法,也没有于奶奶想的那么通透,大领导咋会对她有啥好感,她就是诚惶诚恐,这种感觉,是被人“尊重”。

除了至亲,原来别人也会在意她的尊严。

刘芬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现在的她能看店,在不断的学习下,也知道要怎么向顾客推荐衣服。

人不在唯唯诺诺,添了不少自信。

汤宏恩这个做法,更是添柴加火,帮助刘芬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如果连大领导都觉得,她不是能随便被轻慢的人,可能她是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