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十年代小娇媳 第155节(2 / 3)

加入书签

种传统国营厂还有集体管理的农场这些有点差别,算是集体自己的产业,管理更偏向于私人一点,而且也有自主招工的模式。

因为并不是国营的所以和后世私营公司是差不多的,靠面试进来,像离开就辞职。

不过因为很多人是家属院的家属,所以并没有那么严格按照招聘制度,不过知青这一个是沈婉枝加进去的,因为后来养殖扩大,很多家属的文化水平确实有限,很多东西需要系统化就需要文化的人来辅助着才能更上一层楼。

现在知青们听说要回城要大面积放开,大家迫不及待的想离开所以要提出辞职的想法,养殖场这边看着大量的人离开肯定是不能一口气全批的,这不是让养殖场没法运转吗?而且还不是一个养鸡的还有养鹅的,加起来人真是不少。

对于大家要走沈婉枝也没强行留,她说提交了申请的就会批的时候王雅兰坐在一旁手心都捏紧了。

最开心的当然是知青同志了,恨不得立刻拿了批准。

只是沈婉枝接下来的话让激动的人又瞬间冷了下来。

知青大规模回城势必会造成城里岗位短缺,其实从后世了解到的信息知道除了考上大学那一批,很多回城知青都没有合适的工作的。

而且现在很多国营厂子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别说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多少军工厂在八零初不得不走上改变的路,从研究飞机大炮的为了生存下去改做很多民品,甚至连一次性筷子都做。

所以这个节点首先不会一次性回去这么多,毕竟真正确定的文件还没下来,就算回去就有工作吗?

沈婉枝的话算不得当头棒喝,却也给大家提了个醒,上半年有过小规模的回去过一批,结果现在没安排工作的都还有。

大家在一个地方相处短的都两三年了,长久的已经十年了,就算先回去了大家私下联系还是有的。

所以这些情况不用沈婉枝多说,她们还是非常清楚的。

只是回去一直是心中的盼望,一时间听到这种消息没有谁能不激动。

但生活又不是靠着激动过,所以冷静下来还是会切身实地的为自己考量一下。

沈婉枝说完就开始让大家拿申请过来签字盖章了,结果大家又都踌躇不前了。

王雅兰见状走到沈婉枝身边大声说,“不是都闹着要离开了吗?把申请拿过来签字吧。”

有几个知青站在角落悄声问另一个,“青青,你要交吗?”

叶青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在想沈婉枝的话,当年本来不该她下乡,但是后妈心疼自己女儿就把她弄过来了,后来继妹工作没有了,听说现在知青回去能虽然能优先安排工作,但是也需要排队,就算排着自己了,指不定那个位置又是继妹的。

沈同志说的也有道理工作什么时候有不清楚,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她家这种情况她一个人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要给他人做嫁衣还不如留在这里。

首先这边是驻地,工资也不算低,而且沈同志也说了这边收益好驻地也会跟着农场那边一样调整工资。

现在她一个月的工资也和国营厂差不多了,这边也更单纯了,这些家属院的嫂子们也好相处,驻地更是管理严格,算起来留在这边也很好。

“我留下。”叶青说。

有人开始留下,别的人自然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一会儿时间大家也选择好了,更多的选择留下,不过依旧有十来个人要离开。

这些人沈婉枝大概也清楚,家庭条件不错,家里也有一些关系,回去的工作肯定不担心,她自然也不强求,利落的签字盖章。

当然留下的人沈婉枝也给大家开了个小会,工作态度不改变这边也不会留她们。

大家都表示肯定会积极认真工作。

知青的问题也算是解决了,不过很快政策就下来了,这一次大规模回城并没有通过,上面还要开会研究。

知道历史进程的沈婉枝也没觉得奇怪,大规模回城害的一两年后呢。

所以没交申请的真是无比庆幸,到时候这边工作也没了,就得退回到下乡插队的村里,在知青点重新安排进各村里干活。

在驻地养殖场肯定比回村里更好,所以接下来大家的工作也更卖力了,因为听说养殖场要改良什么自动化的工具。

现在孵化室的人一共有十三个,一旦这个自动翻蛋的东西做好了,孵化室只需要留两个人,还有喂鸡的料槽也不需要大量人工去逐一去了,会做什么输送带,这边减少的人会更多。

得知这个消息的人哪里还敢消极懈怠,就怕被取代的那一个就是自己了。

而沈婉枝这边和驻地的木工师傅商讨了最后的一些问题,驻地听了沈婉枝想法又专门去请了两个国营厂子里专门做工业设计的专家过来帮忙。

王雅兰这两天也听到了养殖场的一些话,一方面欣慰大家更努力的同时也有些担心,毕竟养殖场更多的也是家属院的家属,以后这些弄好取代谁她都心里难受。

这些年大家日子多难她是知道的,这好不容易好起来,难不成又要让大家日子回到以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