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为了吃饱我嫁给了新帝 第296(3 / 4)

加入书签

了砖石铺就的主干道, 其他路面常常泥泞不堪, 走一趟多半都要沾衣湿鞋。如今这些地方却都有了水泥路面,只要把积雪推开扫走, 便基本不留什么痕迹, 既平整又干净,再也不至于无处下脚。

街边一些人家在清扫自家屋顶的雪盖, 没有毛皮帽子毛皮围脖的,大多也戴着织出来的毛线帽和毛线围脖。方便干活的分指毛线手套更是受欢迎。

这些人一边干活一边搭话聊天, 感慨这场雪下得可真大,早年这样的大雪肯定是要压塌不少房子的,他们邻里街坊的,自家没塌,也都要去别家帮忙救人。所幸今年倒是没听到多少出事的,只用自己扫扫自家的雪就行了。那研究院弄出来的什么混凝土、小红砖,盖房子确实比以往砌墙用的泥巴结实多了。关键价格也不贵,现在光景好,一家人攒上个一两年, 就够把自家房子修一修了。

过冬前官府还来人检查,要是房子实在太差下雪可能被压垮, 还能先向官府借钱把房子修了,利息也不算很高。

这些新修的屋子,有的同原来一般刷了漆,换了芯子外表还看不出来;有的则只顺带用水泥把墙面糊平,省钱但也还算干净平整;有的更拮据些的,干脆就把一层层交替的红砖露在外面,看着倒是也别添声色。

天气放晴,街边的一些铺子也都开了门,其中卖年货的自然最为红火。除了惯常的爆竹对联、糖果炒货、鸡鸭鱼肉,温辞看到从西南边运来的果酱也摆在铺子门口的货架上,看起来还挺受欢迎。

转过街角,路过一处不算大的市集,这里摆摊的价格显然比街上店里要亲民不少,卖的也多是些没怎么加工的农产品。

温辞听到一个卖鸡鸭的摊子上客人和摊主讨价还价,一个说价格贵了,半个月之前比现在要便宜,一个说这都到了年边了,哪能跟半个月之前比,再说这也够便宜的了,放到前头永宣年间,淡季都比现在过年时候要贵。以往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口肉,现在什么都便宜了,粮食便宜布也便宜,肉也便宜了,那过年了还不得吃点好的么。

那客人显然也觉得摊主这话没错,兴许是跟以前对比了一下,便也不那么心疼了,跟人又磨了两句,让老板抹了零头,就给钱拎了一对鸭子回家。

风雪刚过,冷意还未褪尽,来往百姓的神色却跟放晴的天一样开阔舒畅,眼角眉梢都带着红火。

前头还有些小吃摊子,除了原本常见的锅贴、麻花、糖饼,还有好几种花样的烤土豆烤玉米,卖鸡蛋糕、麻辣烫之类的也有。

显然几年过去,这些原本的新鲜食材已经变得常见,一些简单的小吃做法也被许多人摸索了出来。

一开始人们觉得美食城是祝子翎的产业,怕自己学了美食城的吃食去卖会触犯什么罪名,只有抚幼院的孩子们会毫不避讳地拿美食城的食谱在外面摆摊。直到有一天,祝云程建议一个独身给人做洒扫,但被嫌弃腿脚不好的老婆婆可以弄个小摊卖臭豆腐,老婆婆和其他人都连说不行,觉得这是偷了祝子翎的生意,结果祝云程信誓旦旦说自己听祝子翎亲口说了,他根本不介意别人也卖这些东西,还希望能有更多人把这些好吃的传播出去,发扬光大呢。

虽然这话传出去后人们只是将信将疑,但能赚钱自然就有胆大的。刚开始京城百姓看到其他人出来卖寿司、烤冷面,不仅不买账,甚至主动口诛笔伐,要替祝子翎“打假”。

不过美食城毕竟只有一家,虽然一楼价格便宜,但很多人嘴馋了想吃上一口也未必方便。因为有这个需求,做生意的人也会拿祝云程说的替自己解释,于是有一些物美价廉的摊子还是慢慢站稳了脚跟。

后来见官家果然没拿捏过什么,甚至美食城的那位林店长,亲自去一些摊子尝过后,不仅没生过气,还夸了一些摊主的手艺和创新的口味,人们便彻底放心,这些小吃摊很快就越开越多了。

百姓吃得方便,摆摊的人有了生计赚了钱,也算皆大欢喜。

当然,免不了还要再夸一番祝子翎心胸开阔,体恤百姓。

看似最受损的美食城,实际也并没有吃什么亏。本身美食城的盈利主要是靠贵宾费,而距离近的,或是一次想有体验丰富选择的人,也还是选择在美食城消费。

况且美食城还时不时会推出新品,偶尔出个章鱼烧、鸡蛋堡,持续更新各种口味的咖喱饭菜、辣条辣片、果酱蛋糕冰淇淋……

单一的街头小吃自然不可能动摇美食城的地位。

三年多没回京城,要说温辞和霍玄照有什么惦记的,也就是祝子翎鼓捣出的新吃食了。以前过不了多久就能尝到,在西南就大多只能看着信上的字犯馋。

两人闻着街边小摊上的香气有点饿了,本想买点吃的填填肚子,想起马上就能进宫,问容昭和子翎要新菜招待,最后还是一致决定忍忍,把肚子留到皇宫再多吃点。

“这几年我还觉得羌州繁华了不少,现在一看果然跟京城比还是差太多了。”温辞看着路上来来往往拿了不少年货的人微微感叹道。

霍玄照道:“以前的京城也没有这样。”

一样的人多热闹,但这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