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80(1 / 2)
胖妈最近表现不错,谢公馆的主人发话,她以后还有机会回到五小姐身边。
因此这两回给珍卿送东西,胖妈也能跟着来。
胖妈还给珍卿讲了,林兰馨走礼过大定的事。
周家公子跟林家小姐,从前只是过了小定——就是男家给女家一些首饰,就算是把婚事基本定下了。但比较正式的还是过大定。
过大定男方要给女方很多首饰、衣料、茶酒、果饼等等,女方也要回送男方文房四宝、衣料等。
这种大定礼,这个时代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大户人家。
男方给女方定礼,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彩礼。
在古代,彩礼代表双方的脸面,彰显的是地位和财力。更代表男方对女主的尊重。
真正讲理懂事的人家,会把男方给的彩礼,放进女儿的嫁妆。
真正讲究的人家,爱女儿的心,跟爱儿子的心一样。
出嫁的女儿不能再分家产,嫁妆就是她人生的保障,就是要厚厚地给她陪嫁的。
而女方的嫁妆,通常留给子孙后代的——男方家出的彩礼,最终用到自家子孙身上,也不至于那么肉疼。
可是世上有人穷有人坏,这人一穷一坏,就讲究不起来。
古往今来,不管穷人富人,都有嫁女儿当成卖女儿的。
女家狠命地跟男方索要彩礼,彩礼要过来不放进嫁妆里,而是留于家中自用,或者贴补子孙。
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嫁到夫家,没有得到经济利益,还因彩礼惹夫家生厌,真是说不出的苦处。
这种恶劣风气传到后世,彩礼就成了遗风陋俗,成了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林兰馨的婆家周家,给她送的大定礼非常丰厚,对林兰馨真是很看重了。
据胖妈和金妈说的,吴大嫂跟周家人发了话,说收的礼全给林兰馨放进嫁妆,给她陪送到周家去。
这林兰馨经济上没吃亏,据说她未婚夫还发了愿,说两个人结婚以后,愿意支持妻子继续求学,孩子晚点生也行。
而且林兰馨的未婚夫学历也高,留学回来之后,已经在政府谋到职位——将来可谓前途无量。
只是听说,周家的那位未婚夫,长得不怎么好看。
但总的来说,林兰馨这门婚事是瑕不掩瑜。
……
林家的婚事珍卿听过就算,她课余时间除了还抽空画画以外,目下连打工挣外快的功夫都没。
要说这圣音女中的课程,名目真是多得不得了。
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白天上一天不说,晚上还有自修课——简直跟后世的中学,是一种压榨的方法。
要学的课程包括德语、英语、国文、文学、数学、历史、地理、生物、世界史、体育课、绘画,还有哲学课和读经课。
她们现在是预科一年级,德语、英语是两门很重要的外语课,听说到上正科的时候,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用外文教材了。
不过珍卿对这些文课,到现在为止,都还是游刃有余的。
文史类的课程就不必说了,这一直是珍卿的强项科目。
有一回上国文课,俞先生引用经典,说传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俞先生给大家讲解出处的时候,说这几句话是出自《左传》的。
但珍卿是知道的,这几句话并非出自《左传》,而是出自《易经》的《系辞传》。
她随口跟舍友梁玉芝说,梁玉芝竟然跑去跟俞先生说。
幸亏这俞先生是个心胸宽广的,不但没怪学生指出错误,反倒非常纳罕地问珍卿,她难道读过《易经》吗?
珍卿就老实跟他讲,她拜过一个国学师父,确实跟他学过《易经》。
从此以后,俞先生对珍卿格外关照。
只不过圣音是教会女中,不怎么重视国学,俞先生的地位不高,说关照也就是寻常多讲点东西,态度也会比较好。
就只是这样,珍卿也非常感激了。
除了文史类的课程,珍卿学英文、德文,也格外地得心应手。
她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她从暑假上家教课就发现了。
英语确实上辈子学过,这是天生的作弊器。
但珍卿这一辈子自幼勤学苦读,锻炼了非常好的记忆力,这是学外语记字形、句子的一大助力。
而且她对外语的字音,也出人意料地敏感,很容易就能对不同字音加以辨别区分,并且记住正确的读音。
珍卿觉得,这种优势与其说是天赋遗传,不如说得益于多活一辈子。
她从小就处在复杂的语言环境中,老家人讲的禹州话是最基本的,但在她脑海里,还有上辈子的方言和普通话。
下意识就会将不同语言,进行对比区分。
小时候教过她的匡先生,讲的像是带蜀州口音的普通话。
而李师父跟珍卿讲的,也是带禹州味儿的普通话,李师娘讲的更是带京味儿的普通话。
她在这么复杂的语言环境中,不知不觉之间,就会识别、模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