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一个学科的诞生(一)(4 / 5)
也许按照章南的发展路线,几年之后,二中可以在龙江省打响名号,成为黑马。
到时,也具有了一定的权威性,是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的,甚至是教学模式的。
可是,现在太早了吧?
说实话,题库也好,自身独有的教学模式也罢,甚至延伸到教育本身,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这就好像,二中为什么要照搬哈三中的教学模式,其实有很多并不适合二中。
人家那是集合了全省的优秀生源、优秀教师,而二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素质是达不到那个高度的。
为什么不上来就自己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
原因很简单,人家哈三中多少老师参与省内高考、中考的出题出卷?又有多少人参与教材编写?
这就是优势,人家是最了解考试重点,以及教育脉络的那一波儿人。
总结出来的教案大纲也是最权威的,题库更是最精炼的。
尽管有些不适应的地方,但也比起你自己闭门造车要强得多。
而题库,更是反映了一个学校在捕捉考点、教学重点上的精准度,也是一个学校成为名校的必然过程,必然追求。
就像后世的黄冈、衡中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冈题库”、“衡水模式”已经不仅仅是自身高考成绩有多好的问题了,他们影响的是后世几十年的中国教育现行的理念。
当然,尚北二中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地域决定的。
可是,做龙江省的名牌高中,起码已经有这个苗头了。
大家伙儿之所以现在工作热情这么高涨,一来是二中完善的奖金制度;二来就是每个人都很清楚,大家在创造历史,也从中看到了希望。
可即便如此,二班的班主任张显贵沉吟了一下道:“现在就做题库?还是太早了吧?”
却见章南一笑,“不早了,该动起来了。”
解释道:“我的想法是,现在做,其实并不一定要做的多好,像其它名校一样出书什么的更不用考虑。”
“更多的其实是给大家积累经验、甄选题型、创造题型的过程,也是咱们全校教职员工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
“还是为将来成为权威,甚至参与到教案、考点、教材编写工作的一个前期积累。”
“总不能等到二中真的名满天下了,我们才想起做后续的工作,急匆匆地拿出一个四不像出来。”
“那咱们就不配做这个名校,顶多就是个高考工厂罢了。”
章南还是一如既往的高瞻远瞩,放眼全局来做事情。
现在二中的资金很充裕,教职员工的士气也很高,完全可以做起来看看。
做出成绩,那将来有大用。做不出成绩,也就当是花点钱给老师们提高一下专业能力了,里外都不亏。
“这个事儿,我准备交给王兴业校长来牵头,贾桃芳老师和汪国臣老师做副手。咱们先尝试着做一个电子题库,再慢慢推进。”
众人自无不可,只是不知道这个试水、积累经验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正式派上用场。
汪国臣这时道:“咱们加把劲儿,也许就是年的事儿,咱二中肯定能冲上去!”
却是章南暗自摇头,年?太晚了!
时间拖的太久,也就意味着变数也就越多。
今年高考,就是一个坎儿,冲上去就冲上去了,冲不上去,最多等到明年,也就是刘卓富这一届。
成了,二中一炮而红。成不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会纷涌而至。
而且,必须是大爆,小打小闹的有所提高,多出几个清北都不行。得是镇住所有人的那种爆炸成绩,二中才有出路。
否则
否则对二中的未来,章南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
要知道,二中的很多做法其实是有争议的,二中的成绩也是一定会有人眼红的。
在2000年这个时期,教师高福利、疯狂的抢夺优秀生源,公立学校大肆接受民间捐赠等等。
这在其它学校看来,你就是完全不按规矩办事,是异类。
手里握着千万的资金,到处挖学源,挖老师,还有重点大学的保送名额。
更过分的是,你的老师一个月上千块,甚至上万块的拿奖金,而我的老师只能按地方财政的分配,一个月几百块的死工资。
这是要招人恨的,是必定招来小人使绊子的。
一旦有人拿来做文章,到时的风浪不一定比去年梁成搞的那波“减负”来的轻松。
说心里话,那一次的主要目标是徐文良,章南还能处理。如果专门冲着二中来,章南不一定有能力扭转乾坤。
到时候是什么后果,谁也说不准。
所以,章南很迫切,她需要二中拿出一份无可争议,别人想使坏都不敢使坏的成绩单,来应对隐忧。
站起身来,并没有把这些担忧说给一众老师,只是做出轻松之态道:“大伙儿再辛苦一些,咱们争取更进一步吧!”
说完,章南转身而走。背影有些疲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