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四章 名将VS小将(1 / 2)

加入书签

百里康是东门出城之后,思忖抚州离洪州较近,昭武军很可能已经逼近洪州,前去埋伏有可能直接遭遇,于是选择了北面的奉化军为目标。

江州离洪州距离较远,进逼洪州城还需要渡过赣水。

于是,百里康决定埋伏在赣水边进行阻击。

如果李建勋直接攻城,以两万对五千,很有可能迫使百里康放弃伏击回援洪州。

虽然百里康没有给丁思觐留下联络方式,但百里康不傻,有骑兵在,战局有变自然会主动联络丁思觐。

但李建勋选择了等候命令和联络奉化军,这就给了百里康充足的时间血洗奉化军。

未时方过,刚刚经过半天渡江的奉化军正忙于整队集结。

这时,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传来。

甚至没有丝毫犹豫的时间。

大队骑兵已经出现在视野中。

结局可想而知。

战斗仅仅维持不足半个时辰。

这一战,五千骑兵硬是将刚刚上岸的二万奉化军赶下江去。

此战阵亡者不多,岸上的尸体加上伤者不过一千余人。

俘虏者不过二千余人。

而江上漂浮的却不计其数。

……。

当奉化军覆没的消息由斥候带回时,李建勋再也不敢向江州城发起进攻。

他唯一的命令就是后退三十里结阵。

设置拒马、栅栏,严防楚军骑兵进攻。

自此,进攻者倒成了防守者。

而防守者却在等待周行逢的两厢援军到来。

百里康押解着二千余奉化军俘虏回到洪州城中,丁思觐率士兵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但这不能抵消百里康对他的厌恶之情。

在百里康一声冷哼声中,丁思觐发现自己竟会如何害怕这个比自己小十余年的上官。

……。

战局已经变得糜烂不堪。

南唐朝廷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却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他们此时唯一的期盼,就是希望南唐名将武昌节度使刘仁赡所率的三万大军战胜,能为南唐体面地结束这场错误的战争尽一份绵薄之力。

是的,南唐君臣已经不期望胜利了,而仅仅是想体面地结束。

镇南、奉化两个节度使合计五万大军的覆没已经令南唐君臣绝望,南唐虽不至于崩溃,但以南唐纵向长条的疆土而言,已经是非常危险了。

宁国、昭武、百胜三镇节度使本是为了上中下防御东边闽国、吴越而设。

如果昭武军再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么南唐将要承受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南唐君臣现在只想停战,回复到战前。

可楚国不会答应,所以南唐君臣期望刘仁赡来帮他们这个忙。

……。

三月二十八。

这一战是一场苦战、恶战。

楚国荆南军都指挥使孙仕旭以此战正式进入了黑旗军的行列。

南唐武昌节度使刘仁赡名将的光环更加闪亮。

这一战彻底将冷兵器时代的战斗演绎得淋漓尽致。

孙仕旭接到百里无忌南下抗击南唐军的命令之后,迅速集结刚刚整训两个月的荆南军赶到岳州以东三十里驻扎,静候南唐军的到来。

其排兵布阵中规中矩。一万五千荆南军被其分成两部,前出五里,左右各两厢驻扎在官道两侧。

自己率六千定南都为中军,坐镇官道。

刘仁赡在斥候报告二十里外遭遇楚军时,立即命令前锋停止前进,并将后军提上,与中军横排成三个方阵,并将一个方阵前出,组成三角阵型。

此阵形共六个方阵,每个方阵各五千士兵。

以前锋为尖,两个方阵为中军,三个方阵为后军。

如此布阵,完全针对孙仕旭的阵形,不愧是名将,可圈可点。

这场战斗,没有丝毫取巧可能。

白天、各自有充裕的时间布阵整束、没有援兵、也没有奇兵。

初生之犊孙仕旭就这么以二万一千兵力硬碰硬地和南唐名将刘仁赡的三万大军在此地干了一仗。

这场仗是场恶仗,不但令天地动容,还体现在了双方主将掌控军队的能力和指挥技能。

刘仁赡轻轻地一挥手之后,战斗开始了。

南唐军如同大三角般的阵形,快速向前移动。

孙仕旭已经看见那个三角形的人潮涌来,他知道这是敌军主将针对他的布阵而设。

但孙仕旭没有顺势改变阵型。

孙仕旭认为,既然荆南军阵型已成,那么无论敌人是什么阵型而来,都没有必要再改变。频繁地改变阵形虽然可能会抢到先手,但依敌人阵形而动,士气就落了下风。

头可断,士气不可丢。

无论你进不进攻,无论你以何种阵形进攻,我都在这。

于是,在南唐军接近到相距荆南军仅一里之地时。

孙仕旭动了,他命令官道两侧的荆南军开始合击。

夹击南唐军那个大三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